为进一步了解普洱市检察机关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更好地推动民主监督与检察监督的深度融合,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于干千等调研组一行赴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围绕“公益诉讼检察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治理中的应用”开展专题调研。
近年来,普洱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国家、省、市关于开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决策部署,围绕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申遗核心区存在的违法建筑影响传统民居整体风貌,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特色风貌日渐丧失,缺乏文物保护措施,人居环境整治不到位,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等影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行政检察职能作用,推动建立“纪监+检察”“检察+消防”等联动机制,以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促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助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调研组一行深入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芒洪村的翁基古寨、糯岗古寨、大平掌古茶林等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核心区域,实地查看了传统村落风貌管控、古茶树保护措施落实、消防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在景迈山遗产展示中心详细了解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概况、研究和保护情况。听取了“岩某永等三人与云南省某局行政处罚检察监督案”的汇报。该案2022年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第一批优质案件、新时代检察故事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之“优秀检察办案故事”,是云南省检察机关省、市、县三级检察院一体化办案的典型,展现了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地方申遗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局,恪守客观公正立场,依法保护企业信赖利益,帮助企业化解难题,有效、及时、稳妥化解长达十年的争议。
于干千表示,普洱“绿色检察”守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检察实践为全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普洱样本”,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探索建立“检察+民革”的联动新模式,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传统文化保护等领域的示范作用,让千年茶林永续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