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论坛

侯文昌:我们都是追梦人——论新时代涉检网络舆情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时间:2019-06-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08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催生的新兴职业力量,涉检网络舆情工作者始终活跃在司法与民意碰撞、交融、共振的“沸腾地带”,充当着舆情监测预警的“网络哨兵”和风险应对化解的“消防队员”的角色,在捍卫司法权威、提振检察公信、凝聚法律共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司改、转隶和内设机构改革等多重改革深入开展的过程中,涉检网络舆情工作的内容和使命也应与时俱进,与我党治国理政新理念、互联网政治定位新变化和检察事业新发展保持同频。

  从我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是当代中国发展最根本、最具时代精神、最能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理想追求的战略谋划。网络舆情工作者同样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梦想,准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针对错误思想、固化利益、腐败问题、渗透活动、分裂言行等内外部挑战开展网上斗争,通过锤炼忠诚、纯粹的党性修养为党建工程助力,通过专业的舆论引导,培育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从互联网政治定位的新变化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对网络舆情工作者而言,从“最大变量”到“最大增量”的网络政治定位转变,意味着从研究如何“被动应对舆论挑战”向“主动引领网民预期”的转变。

  从检察事业发展来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从供给侧向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检察产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工作的主线。因此,树立大局全局思维、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丰富应对处置智慧、提升普法引导素养、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应成为改进和加强新时代涉检网络舆情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是结合网络意识形态、检务公开和普法责任制工作要求,将“四个智慧”和“三个效果”贯穿应对引导全过程。以深刻把握党委政府决策、法律政策规定、人民群众期待、法律业界意见、监督对象心理为基本出发点,筑牢舆论引导新兴阵地,制定工作预案,明确信息投放的类型、内容、形式、平台、时点、节奏,充分发掘、储备、配置、运用司法、行政、专家、媒体、社会等内外部资源,推动涉检舆情工作常态化。

  二是将风险意识和评估预警提前传导至业务决策部门,前移防控关口,保证办案质效。

  三是突出监测研判的服务办案功能,既全面巡查负面信息,又及时移送案件线索。舆情工作者不仅需要捕捉重大决策争议、个案办理瑕疵、当事各方诉求、干警违法违纪问题等质疑声音和有害信息,还应精准发现刑事、行政、民事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主动移交办案部门。打通舆情监测系统与控申举报系统的数据接口,定期比对关联数据,精准锁定对象,提升线索转化质效。

  四是明确“舆情智库”的全新定位,结合检察事业发展,研究涉检舆情规律,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在做精线索监测与个案研判的基础上,通过观测一段时期内可能影响未来检察工作效果的舆情风向、舆论现象,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从各地检察机关的舆情实践中,提炼先进做法,结合网络传播规律,形成工作制度,编制实用教材,设计培训课程,为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检察网军提供智力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新时代涉检网络舆情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可以概括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张军检察长“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总体要求,统筹运用检察工作规律和网络传播规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决捍卫检察机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各地检察机关依法履职的舆论效果,努力提升涉检舆情工作成效的社会感知力,夯实新时代检察事业发展的舆论基础,推动舆情共识群体从系统内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向全社会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延展。

  一是做好捍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卫士。全网监测政治有害信息和可能干扰司法公正的网络乱象,实时巡查检察机关门户网站、新媒体等新兴舆论阵地和检察人员自媒体账号,不给错误观点提供言论空间。以运营绩效评估为杠杆,推动各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检察新媒体品牌,提升检务公开、以案释法和舆论回应的效能。加强新形势下检察网军队伍体制机制建制研究力度,培育、扶持、动员优秀检察自媒体输出优质普法网评产品,坚持立破并举,以立为主,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同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结合起来。

  二是做好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效果的网络守望者。针对检察重大工作部署和主题宣传活动,跟踪评估传播效果,分类报告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针对热点、复杂、疑难个案,与办案部门会商案件办理情况,厘清检方办案责任,了解各方诉求,掌握业界意见动向,结合舆情热度和烈度,科学制定应对策略,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对于法律救助、咨询等服务需求和线索举报,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的时代感染力和社会感知力。

  三是做好传播法治信仰与理性共识的“吹鼓手”。以舆情智库建设为依托,着力研究“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网络交锋与协同引导的典型案例,分析相关群体对检察机关工作的看法,通过组织研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分歧弥合、经验交流和协同引导工作,建立法律界的网上意见联盟。在此基础上,汇聚各路法律精英,针对个案开展更具专业性的普法引导,针对司法与舆论在部分问题上长期存在的矛盾冲突开展精准、通俗、持久的大众传播,在全社会厚植法治信仰,用理性凝聚各界共识。

  四是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执着“追梦人”。在自身建设方面,涉检舆情工作者应时刻谨记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时代的大局观,客观看待眼前的困境或一时的难题,理性看待个案舆情背后反映的社会情绪,培养自身化解内外部矛盾和调适心理焦虑的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价值观。通过加强党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和甄别力,在大是大非等政治原则问题上,主动与错误观点划清界限。通过长期研究和广泛调研,增强个人对检察工作规律的深度理解,积累实践经验。在热点事件被普通网民错误解读时,能够撰写说理性强的正向引导文章,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对于新时代的涉检舆情工作者而言,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坚持从我做起,从每一次监测报送、每一次研判评估、每一个应对引导建议的工作点滴做起,厚积薄发、更有作为,不仅要做追求专业极致的“舆情工匠”,还要力争成为通晓法理情的“法治大家”。惟此,才可能不负青春,不辱使命,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法治、检察舆情产品,向党和人民交上更加满意的时代答卷。

Copyright©2011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 邮编:650228 服务电话:0871-64993999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