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最初的梦想,总会到达

时间:2019-03-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检察院  尹秋菊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迎来了我人生的第30个年头,同时也是我检察生命的第7个年头,在我看来我这一生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呱呱坠地至生老病死的一生,而另外一个则是与检察共成长的第二个人生,他们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彼此滋养、相互守望、融为一体。我知道,因为有了检察事业,我的人生才能完整。回想自己进入检察系统的这几年,一件件案件伴我同行,一次次的感悟让我成长,思绪飞扬…...

初相遇,盲目的热情遭遇挫折,泪水化作前进的动力。

还记得七年自己第一天踏进个旧市检察院的大门,那天的一切历历在目,不敢相信自己已经30岁的,只记得2011年自己刚走出校门,满怀希望的向检察系统投出自己人生的第一份简历,没想到竟然成为了自己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份简历,这是何其的幸运,同时不得不感叹,缘分真是如此奇妙,自己注定要和检察系统结缘。刚参加工作对检察系统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凭着自己对法律的粗浅认知和直观理解开始了检察工作。在学习办理案件初期,我处理案件总是机械性的将法律法规直接往上套,对于案件之外的情况从不多加考虑,还记得自己的办案的初期闹了很多的笑话,也曾因工作的不顺而留下委屈的泪水。

记得工作第一年自己办理了一起简单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是叔嫂关系,两人因为家庭琐事而发生口角,之后发生肢体冲突,小叔失手将嫂子的头部打伤,构成轻伤二级。承办人审查案件时考虑到双方系亲属关系,且仅造成轻伤的后果,于是本着大事化小的原则想促成双方民事和解,以此对被告人从轻处理。后来在未详细了解双方具体矛盾纠纷的情况下,电话通知双方当事人到检察院会议室进行民事和解,谁知双方之前就因争家产的问题多次发生矛盾,此次嫂子被小叔致伤,双方一见面就分外眼红、剑拔弩张,随即发生了激励的争吵,任凭我在旁边怎么劝解都于事无补,最终不仅和解没能达成,还给检察院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事后,科长找我谈话并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训诫,当时自己还不理解,留下了委屈的泪水,但是后来自己静下心来回想,确实是因为自己工作疏忽。如果自己当时在和解之前能对双方的矛盾纠纷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先联系被害人哥哥从中居间调和的话,这件案子很大可能可以达成和解,也不会进一步加深双方矛盾。现在回想自己当时很多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知识又是如此贫乏,于是在不断碰壁之后才开始低下头来虚心的学习,让自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取知识的养分。记得单位的一位前辈曾经告诉我“我们办案的时侯,一定要注意多用一点心,多说一句话、多做一点事,这样就有可能挽救一个人、感化一颗心。”当时我对她所说表示不太理解,直到自己亲身办案中经历了一些事,认识了一些人,并从而得到一些感悟。

学办案,法治情怀萌芽,开始探索检察的温度。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之后,在前辈们的谆谆教导和无私的指导之下,自己从卷宗堆中慢慢探出头来,随着对检察工作的逐渐深入了解,自己开始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开始适应公诉内勤和案件承办人的双重角色,一切开始井然有序起来。但是当办案已然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后,自己就很容易进入一种刻板化办案模式里面,虽然一切都按照法律的规定井然有序的开展,但是确感觉自己把工作变成了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似乎离检察工作的实质相距甚远。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2013年在未检室工作时碰到的一个故意伤害案件,嫌疑人李某是年仅15周岁的未成年人,因受哥们义气的驱使,李某接受朋友的邀约,持刀残忍的将被害人砍伤,并最终导致被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件报送我院审查,我到看守所对其进行讯问,因为当时李某系未成年人,讯问时要求其母亲作为法定代理人到场。在讯问开始之前,我反复告诫李某的母亲,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讯问过程中不要随意插话,等讯问完后再让其与儿子交流。但是李某的母亲一看到儿子情绪就异常激动,一面哭着一面将手穿过围栏,拉住李某就开始嘘寒问暖,滔滔不绝。我考虑到工作时间紧迫,于是对李某的母亲进行制止,让其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结果李某突然拍案而起,隔着围栏指责我对其母亲不尊重,并表示不会回答我任何问题,任凭检察机关如何处置,一副抗拒的姿态,讯问工作陷入了僵局。年轻气盛的我当时差点就挥袖而走,而此时李某的母亲在一旁哭的悲痛欲绝,考虑到自己刚才可能因为心系工作而疏忽了一个母亲的感受,我赶紧递过纸巾,并倒了一杯温水让其握在手中,慢慢缓解李母的激动情绪。李某在一旁目睹了这一过程,态度开始慢慢缓和,随即开口说:你们怎样对我都无所谓,反正就是一个死,但是就是不能欺负我妈。之后的讯问工作变的异常顺利,在讯问结束后我向其解释了刚才的误会,并让母子俩进行话别。李某在离开讯问室的前一刻突然转身对我鞠了一躬。经过社会调查发现,李某原本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在校学生,因无法忍受继父的家庭暴力而进行反叛,后来在与继父大吵一架后愤然离家,过早的步入社会。李某的母亲和同学对于李某都给与了较好的评价。同时,李某还是一个特别孝顺的孩子,离家出走后到一家汽车修理店打工,一个月仅一千元的工资还要省下大半去接济母亲和尚在读书的弟弟,用自己15岁那稚嫩的身躯扛起生活的重担。

从李某的身上我仿佛看见了一颗被生活无情煎烤的善良的灵魂。我想我们检察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惩治犯罪,还应该保护和挽救一颗善良的心,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有温度的人,指控犯罪只是我们工作职责的一部分,面对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未成年人,司法的温度才能真正的挽救他们。于是,我给予李母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劝说它通过写信的方式唤起李某对人生的希望,同时激励其不要放弃学习,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我第二次到看守所对其讯问时,他看见是我,立刻洋溢着满脸笑容,从其充满笑意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
    陷抉择,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再出发。

2017年我在检察系统工作的第6个年头,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母亲”。我的“小可乐”在经历十月怀胎之后终于降生,他的到来让我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同时也多了一份难以割舍的牵绊。因我和丈夫多年两地分居,在休完产假之后,不舍尚在哺乳期的幼儿,我只能将一老一小带在身边,伴随我一起工作。孩子在我身边的每一天,我在检察官和母亲的身份间来回切换,我快乐的享受着天伦之乐。每天准时踩点下班,刻不容缓的从工作岗位上奔到孩子的身边,工作之余全身心的扑在孩子身上,工作的时间被刻意的进行了缩减,却全然不知自己在原地踏步,已被曾经比肩的优秀同行远远甩在了身后。

 直到一份临时通知将我的平静打破。“小可乐”八个月的时候,因为母亲一人长期在个旧帮我带娃,家中老人生病又急需人照料,我不得不提前考虑断奶,正在我每天和“小可乐”博弈的时候,一份州上的集训通知下来了。通知来的很突然,要求我在下周一到州上报到,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封闭集训,为参加云南省第二届未检竞赛作准备。我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是回头看看怀中的孩子,我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中,这时家人成为了我坚强的后盾,是他们鼓励并支持我全身心投入检察工作。

但是真正投入到集训中才发现,真正无法断奶的那个人竟然是我。因为和孩子朝夕相伴了8个多月,自己到了州上竟然无法专心投入到紧张的集训当中,每天总担心孩子是否吃好了、睡好了,夜晚躺在床上任由思念肆意流淌,始终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之中。而当你还在一边努力适应的时候,同伴们其却早已经全身心进入备战状态,一个人的能力当你一人独行的时候可能并不凸显,但是当你与优秀的人同行时才发现,原来他们竟已跑的那么快、那么远,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加努力,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集训的每一天自己都像被人拉着在奔跑,拼尽全力也未能跟上其他人的节奏,这种相形见拙的感觉让自己倍感压力和疲惫。很多个夜晚自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进入检察机关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曾经那个激情满怀、斗志昂扬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降低自我要求,将维护公平正义的崇高使命置之脑后的。

是啊,想想出发时的初心,我的检察事业也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差点将其抛弃,断感万分自责。痛定思痛之后,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情绪,往事不可追,从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还不晚。此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真是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感恩小伙伴们的理解和陪伴,更要感恩前辈们的鼓励和安慰,让我明白自己感受到的压力都是来自于自己的不努力、不积极而又不甘于现状的恐慌,我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找准方向,提高自己,不要随波逐流。我坚信只要不忘初心,不忘检察工作的初衷,牢记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最初的梦想总会到达……

Copyright©2011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 邮编:650228 服务电话:0871-64993999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