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传承

时间:2019-04-0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检察院    

 

最近在忙一个案子,卷宗数量比得上平时的五六倍,每天下来都是心力憔悴,下班随便填了肚子回到家便昏昏欲睡,母亲打来电话来问我,周末回不回老家,我说大概不回了吧,有个新类型案子第一次碰到,很多东西还不了解,材料又多,得加班。

电话那一头的母亲似乎也不抱什么希望,只是淡淡地对我说:“注意休息,饭一定要按时吃,案子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多问问你父亲。”

“他不会知道的,他才没办过这种案子呢。”我说,“问他能有什么用,他只会说嗯…没问题…大概可以…说东说西总是说不出要点。”

而父亲总是会满不在乎地告诉我:“心态要放宽,你只是个检察官助理呀,何必操着入额检察官的心。”

说来我总是好气又好笑,常常有人说:“你和你父亲都是学法律出身,难得有聊得来的话题,在家也可以相互探讨探讨。”大家却不知道我与父亲电话里的对话永远都是那几句“在哪里”、“吃了没”、“好再见”,电话不会超过一分种,工作几乎是零交流,我知道像父亲这种在司法岗位上干了二三十年的人,走过的路也许比我吃过的饭还要多,但有时候我会觉得父亲就像个老头,脾气古怪还执拗得不行,所以从上大学到毕业,考上工作离开边陲县城,印象中我与父亲不曾有过深层次的谈心和交流。

打破这一习惯性僵局的,大概是一个在老家的周六夜晚,那是一个平常的夜晚,家里的敲门声缓缓响起,我去开门,站在门外的是一位已经弓着腰的老者,我依稀记得曾经是我父亲单位的一个老职工,已经退休好些年了,有些记不清名字,父亲将他迎进来之后,催促我去倒水。

那老者笑着看我,抬手比到半腰说:“当年你才这么一点,现在已经是比你父亲高出一个头的大小伙子了,是还在读书还是已经工作了?”

父亲有些许得意地说:“现在已经老大不小了早就工作了,现在也是一个检察官嘞。”

老者眼睛一亮说:“小伙子成气的嘛,是分配在哪个地方?”

父亲笑着说:“啊叔,现在早就不讲分配咯,都要参加考试的,干司法这一行光读大学不行,还得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通过以后再来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步一步过来的,不像我们那时候大学毕业还包分配…”

说着说着,渐渐说起了别的事情,老前辈来反映一些问题,父亲都是耐心地一一询问、解答。把老前辈送走之后,父亲回到家里没有再继续看电视,而是回卧室翻箱倒柜,从抽屉里翻出一本看起来有些历史的旧相册,非要喊我过去看,他小心翼翼地从相册里抽出几张泛黄的老照片,我拿起其中一张照片来看,是很多年前父亲单位的合照,日子久远了,相片里寥寥十余人,穿着统一的军绿色检察制服,那时候的老办公楼低矮破旧,但加上干警手中的那一面“廉洁奉公、还民公道”的锦旗,却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让人内心不由生起一股责任感、使命感。照片里的父亲站在后排的最边上,还留着时尚的爆炸头,带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最喜欢的宽大的黄色镜片的眼镜,父亲说那是他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的合照,看得出来那时候的他挺桀骜不驯的,好似现在的我。

父亲用手指了指照片里站在前排的一个四五十岁背着手,看起来精神抖擞的人,我看出来了,就是刚才那个老前辈,父亲对我说:“你可别看他老人家汉话还说不利索,他可是办过不少的大案子,我年轻的时候他也带过我很多,是个很厉害的人。”父亲就这样蹲在床边,慢慢地跟我讲起了他当年的往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是他们单位的第一个大学生,被分配到了刑事检察科,也就是现在的公诉科和侦监科,刚工作不久,就拿到了一件故意伤害的案子,父亲发现这件案子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需要去补充侦查,而那个年代办案是很少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基本上都是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于是老前辈就带着父亲去了案发地,两个人先是坐班车,其实就是人货不分离的货车,颠簸了好久才来到乡镇上,又走了几个小时泥泞的山路,才终于到达案发地,父亲和老前辈顾不上休整,打了水冲了解放鞋上的泥土后,就开始侦查取证,当地的村民全部是少数民族,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说汉语,父亲正着急时,老前辈已经和村民们说起了一口流利的民族话,显得特别亲切。等两人找到证人之后,老前辈又是当询问人又是做翻译,父亲当时可是什么也听不懂,但留下的感悟却很深,渐渐熟悉了工作之后,他也慢慢习惯了与少数民族群众的交流以及这种常年累月的奔波,他的身上再也没有了那份知识分子的傲气,始终脚踏实地地工作。

我脑海中浮现出老前辈抬着大烟筒翘着脚在简陋的椅子上呼噜噜抽烟的样子,烟雾缭绕在他哈哈哈的笑声里,看似平凡普通的人,实则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在维护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中不知道发挥了多少不可磨灭的作用。后来的父亲靠着一支笔、几页纸办案,不知不觉也过去了几十年,他的足迹也遍布了全县大大小小的村村寨寨,当年那个留着爆炸头穿着军绿色检察制服的青年人,头发也渐渐白完了。而我呢,我刚好到了当初父亲的年纪,戴起了检徽,披起了检察蓝,听完父亲他们那一辈的故事,我对父亲的看法,慢慢有了一些改变。

我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人,办案有电子产品和业务系统,出行有公务车和通达的马路,但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为民请命的精神气,“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老旧的办公楼和泛黄的锦旗、旧照片里,而是应该由一代又一代的检察人言传身教,如同火种永不磨灭地传承下去。

Copyright©2011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 邮编:650228 服务电话:0871-64993999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