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文学园地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

时间:2017-03-31  作者:  新闻来源: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据说在距非洲撒哈拉沙漠不远的利比亚东部,有一个叫杜兹的偏远农村,这里白天平均气温高达42摄氏度,一年中除了秋季会有短暂的雨水外,其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骄阳似火。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却生长着一种世界上最奇异的鱼:它能在长时间缺水、缺食物的情况下,忍着不死,并且通过长时间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终等来雨季,赢得新生——这便是非洲的杜兹肺鱼。 

  

  每年当干旱季节来临时,杜兹河流的水都会枯竭,当地的农民便再也无法从河流里取到现成的饮用水了。为了省事,当他们劳作时口渴了,便会深挖出河床里的淤泥,找出几条深藏在其中的肺鱼,肺鱼体内的肺囊里储存了不少干净的水。农民们将挖出的肺鱼对准自己的嘴巴,用力猛地挤上一顿,肺鱼体内的水便全部流了出来,帮他们解渴。然后,农民便会将其随意地一扔,不再顾及它们的死活。 

  有一条叫“黑玛”的杜兹肺鱼就不幸遇见了这样的事情:一个农民挤干了它的水分后,便将它抛弃在河岸上。无遮无挡的黑玛被太阳晒得直冒油,生命垂危。好在它拼命地蹦呀、跳呀,最后终于跳回到之前的淤泥中,重新捡回一条命。但是,不幸远没有就此打住。很快,又有一个农民要搭建一座泥房子,于是他到河床里取了一大堆淤泥,做成泥坯子。不巧,黑玛正好就在这堆淤泥中。于是,黑玛又被这个农民毫不知情地打进泥坯里。泥坯晒干后,被垒成墙,黑玛便成了墙的一部分,完全被埋进墙壁里。此时,墙中的黑玛已完全脱离了水,而且没有任何食物,它必须依靠囊中仅有的一些水,迅速进入彻底休眠状态之中。在黑暗中整整等待了半年,黑玛终于等来久违的短暂雨季,雨水将包裹黑玛的泥坯轻轻打湿,一些水汽便开始朝泥坯内部渗入。湿气很快将黑玛从深度休眠中唤醒,体衰力竭且体内水分已基本耗尽的黑玛,开始拼命地整天整夜地吸呀吸,将刚进入泥坯里的水汽和养分一点点全部吸入肺囊中——这是黑玛唯一的自救办法。当再无水汽和养分可吸之时,黑玛又开始新一轮休眠。 

  新房盖好后的第一年过去了,包裹着黑玛的泥坯依旧坚如磐石,黑玛如同一块“活化石”被镶嵌在其中,一动也不能动。黑玛深知此时再多挣扎都是徒劳,唯有静静等待。第二年,在自然变化以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泥坯彼此之间已不如之前密合得那么好,它们开始有些松动。黑玛觉得机会来了,它不再休眠,而是开始日夜不停地用全身去磨蹭泥坯,生硬的泥坯刺得黑玛生疼,但它始终没有放弃。在它的坚持下,一些泥坯开始变成粉末状,纷纷下落。黑玛昼夜不断地磨蹭,第三年它周围的空间大了许多,甚至可以打个滚,翻个身。但是,黑玛还是无法脱身,泥坯外还有一层牢固的阻挡。改变命运的转机发生在第四年,一场难得一见的狂风夹带着米粒般大小的暴雨,在某个夜里呼啸而至,可喜的是,由于房子的主人一年多前弃家而走,这座房子已年久失修,在暴雨和狂风的作用下,泥坯纷纷松动、滑落,最后完全垮塌。黑玛用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与暴风雨内应外合,一较劲,破土而出!沿着满路面下泻的流水,重见天日的黑玛很快游到不远处的一条河流中——终于战胜了死亡,赢得重生!这是杜兹,也是整个撒哈拉沙漠里的生命奇迹。  

  生活中,面对困难和绝境,坚韧地忍着不死、创造出奇迹的“杜兹肺鱼黑玛”们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现实的困境中,不抱怨、不放弃、坚强地隐忍、执着地自救,活出了别样的精彩。这种坚持、忍耐和永不放弃的希望,是我们克服生活困境的不二法宝。纵然生活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来……只有永不绝望,我们才能用忍耐去寻找机遇、创造机遇,才能坚持下去终将踏上重生之路。 

  作者简介:李义梅,水富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云南省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会员。曾获全国检察机关“我说廉政”征文比赛一等奖,“宣传云南头条工程奖”三等奖,作品散见于《检察日报》《昭通日报》《北大门》等报刊杂志。 

Copyright©2011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 邮编:650228 服务电话:0871-64993999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