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文学园地

检察故事 | 北大毕业生郑桂芬:永远感党恩

时间:2021-09-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郑桂芬,生于1945年12月,她说:“我兄弟姊妹6个,我排行老四。上边有三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我们6个都是共产党员,我和三个哥哥都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
  永远感恩党,感恩父母
  2021年8月10日,昆明康泰苑小区党员活动室。郑桂芬接受了我的采访。
  “我的老家在河北沧州东光县,是老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地雷战、地道战等方式与日寇展开生死斗争;解放战争期间,东光人民踊跃支前,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郑桂芬说,她很感恩父母,感谢他们在农村不重男轻女,让自己上学读书。
  她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自学中医后,有较高的医术,医治了许多八路军、解放军伤员。他经常深更半夜四处奔走,为四里五村的群众治病。解放后,政府特意给我父亲设立了诊所。母亲心地善良,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她经常关心帮助邻人。“我从小就肯吃苦,能吃苦。父母对我这个女儿也非常关心。虽然是在农村,父母对我上学一直是支持的。”
  她回忆说,从上小学,到上中学都是走路。初中离家有十几公里,高中离家有50多公里,每周顶风冒雨上学是常事。虽然苦,但父母总说,不上学,没有文化知识,就不能改变贫穷,就不能改变命运。
  有一年,东光县发过一次大水,教室里的水有半人深。学校停办了一年。后来学校再开课时,10多个女同学就只有她一个人在上学了。一步步走来,郑桂芬一直积极追求进步:上高中时,她入了团,担任过团支部书记;读高三时,她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被党支部列为了发展对象。
  “1965年9月,我进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这在县里引起了轰动。当时,党的政策好,对农村籍学生一律实行免费读书。在北大,那年要在上万人中选拔5个学生到部队锻炼,我是5个人中唯一的女生。我还到北京延庆县农村当过农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法律系的同学都去了。至今,我还记得我在心得体会里写的话:‘在延庆和贫下中农之间朝夕相处的半年中,我破损的是鞋袜、衣服;失去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得到的是,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和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不管做什么工作
  我都争取做到最好”
  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时,每个同学都面临着同样的毕业分配去向问题。当时,郑桂芬主动表态:“服从组织分配”。后来,她被分配到了贵州省普定县公安局。她说,当时的普定县城还没有用上自来水,电也不够县城照明用,经常分片停电。有的同事每天花钱买水吃。我对同事说,我在农村长大,我不怕吃苦。我不去买水吃,我要自己挑水吃。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热情高,干劲大。作为一个侦查员,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当时,案件不多,郑桂芬还学会了骑摩托车上山下乡进行调研,和老侦查员一起调查取证。
  “不管做什么工作,我都争取做到最好。在普定县公安局工作的几年,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站。那里山好水好,那里的人们纯朴,那里的同事实诚,那是我一生中充满美好回忆的几年。”郑桂芬动情地说。
  20多年检察教育培训生涯
  当年,云南省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的时间不长,百废待兴;云南省检察机关检察人员文化水平、业务素质与与急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她带领全处的同志,以教育培训工作为抓手,逐步推开了全省检察机关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他们坚持文化学习和检察业务培训同步。通过新设立的检察官培训中心,进行了新任检察长、新进检察人员的集中培训。继而开展了大规模的学历教育;通过电大、夜大、送培、专业证书教育等形式,为大批只有高中以下学历的检察人员提升大专学历;通过检察业务知识的分类培训,提升了检察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
  她一心扑在云南检察教育工作上,深入西双版纳、德宏、迪庆等地,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检察人员学历较低,要赴昆参加培训有很多困难。为此,她提出了把培训班办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设想,得到了省检察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她带着处内的同志,带着培训老师,背着教材到迪庆进行面授辅导、考试;将考卷带回昆明进行评卷。后来任过州、市、县检察院的多个检察长,都是那些年检察培训到迪庆高原的受益者。
  郑桂芬说:“第一次到迪庆,说话、走路都很困难。多次去,也就适应了。看到我们把培训班办在雪域高原,当地的检察人员很感动,州委、州政府都大力支持。迪庆州检察机关教育培训的成功实践,为全省分类培训、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服务基层,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基层的教育培训,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多年后,云南检察的教育培训工作进入了全国检察机关中等水平的行列,这与省检察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处全体同志的支持努力是分不开的。”
  1979年底,她调入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直到2006年60岁退休。她在云南省检察院工作了20多年。她先在法纪处,后在机关党委工作,再后来,她被调入教育处工作。
  “这些小事,也是为人民服务”
  郑桂芬说:“在岗时,我坚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退休后,也是如此。快快乐乐、平平安过一生,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作为一名退休党员,郑桂芬一直非常乐观。首先,她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得充实、快乐、轻松。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七点吃早饭,夏天七点半、冬天八点半就到室外锻炼,锻炼后和一些老同志一起进行交流。时间一长,和不是一个单位的老年人也成为了好朋友,彼此无话不谈。“有的同志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对我倾诉,我就对症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你有烦恼,就出来找我们玩,一起锻炼锻炼,一起聊聊天,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了。’有的老年人对郑桂芬说:‘和老郑说说话,感觉心里就舒畅多了。’”
  每天下午,她大多会在小区的退休党员活动室参加娱乐活动。她是连任三届的党支部组织委员,她每天都提着一个手提袋,里边是本支部党员的花名册和应缴党费的数额表。对于到活动室交党费的退休党员,她随时都会收缴。她说:“一个人退休后,要少给国家、单位和子女添负担。我做到了!平时很少看病,很少住院。我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传递正能量。”
  她念念不忘感党恩。她说:“我得感谢国家,感谢党。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到大学生,到入党,到公安工作,后到任检察官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和党的培养。退休以后,我经济上有退休金,近年来退休金年年增长;医疗上也有保障。今年组织还给我颁发了‘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让我精神倍增、很受鼓舞。新时代被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我很满足,很幸福。我每天下午基本上都在党员活动室,开开门,打扫打扫卫生,打电话让送桶装水,接待一下退休党员咨询,乐意做这些小事,这也是为人民服务。”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红土高原”,《北大毕业生郑桂芬:永远感党恩》,作者赵安金;文章有删节。
Copyright©2011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 邮编:650228 服务电话:0871-64993999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