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云南省“法律三进”培训班在怒江州举办,怒江州一百余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云南省检察院应邀派员为培训班授课,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复产达产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法治宣讲 提高企业家法治意识
“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在复工复产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融资困难,一旦向周围的人融资就怕变成非法集资,这要怎么办?”
针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培训会上,云南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苏品兮以“非法集资犯罪及防范建议”为题进行宣讲,介绍了非法集资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常见手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相关法律规定,以典型案件为例向企业家阐明合法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对企业在复产达产中如何防范融资风险提出了意见建议。
第六检察部员额检察官卢义颖针对经济领域中高发的虚假诉讼行为,专题讲授了“虚假诉讼的识别与防范”,详细介绍了虚假诉讼的概念、法律后果和救济途径,并结合案例分析了企业常见虚假诉讼的几种类型,为避免陷入虚假诉讼提供了法律意见。
“检察机关的授课提到了很多企业常遇到的问题,务实管用,尤其是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时期可能会发生的融资风险讲解得很深入、很及时,让我绷紧了思想防线,回去后我一定跟大家都说说。”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在听完授课后说。
风险防控指引增强企业风险识别力
培训班上,省检察院的检察人员向参会企业发放了《助力企业复产达产 防范涉企经济犯罪风险指引》宣传手册。宣传手册中整理了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虚开发票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6个罪名解析,通过9个案例释法说理,提出13条具体的防范建议,内容丰富生动,以期为企业解决常见法律问题、防范化解潜在风险提供有效帮助。
据悉,该宣传手册是云南省检察院与云南省公安厅立足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从复工复产到复产达产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研判企业可能面临的经济犯罪风险,编制的企业复产达产期间所涉刑事法律问题的风险防控指引。
开展“法治体检”提供精准法治服务
利用培训班座谈交流的契机,云南省检察院、怒江州检察院与其他有关部门一起,与参加培训的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向企业家代表介绍了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情况,认真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思所需,现场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法律困境和问题提供咨询服务,给予解答,帮助民营企业消除“后顾之忧”,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治企。
“感谢司法机关,通过这次活动我切实感受到了司法机关为我们民营企业发展付出的努力。”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座谈会结束后动情地说。
近年来,云南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最高检、省委关于保护民营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转变服务理念,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找准检察工作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定并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细化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同时,积极开展涉非公经济案件立案监督、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和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及刑事申诉积案等专项清理工作,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了健康、法治、稳定的营商环境。今后,云南省检察机关将继续探索创新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优更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