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行政检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做实行政检察论坛在西安召开。
会议选举了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行政检察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理事,表决通过了《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行政检察专业委员会章程》,发布了《中国行政检察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行政检察发展报告(2020)》。云南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施建邦当选为该委员会副主任。
论坛共分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新发展阶段做实行政检察的理念、原则与路径”、“行政检察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理据与实践”、“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促进诉源治理”三个专题。
云南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负责人桂蕾在论坛上做了题为“聚力争议化解 精准服务大局”的发言,就云南省检察机关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并从提高政治站位,有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加强三个创新,努力做实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结合云南实际,强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等三个方面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自全国检察机关“加强行政检察监督 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实施以来,云南省行政检察部门按照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光辉提出“全省检察机关要围绕做实行政检察的要求,加强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实践创新,闯出一条行政检察创新发展的路子来”的要求,从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加大对行政争议的化解力度,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共化解行政争议438件,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回应了人民群众新需求。
发挥头雁效应,全省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包案215件,占比49%,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历时久的行政争议。通过办理典型案件,努力塑造行政检察品牌形象,既关注群体性类案,又关注群众身边的小案,充分发挥行政检察服务“六稳”“六保”职能职责。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有7件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构建沟通协作机制,昆明市检察院与法院、司法局联合成立“昆明市行政争议调解和解及检察监督中心”,红河、大理、楚雄等地也建立了联动协同化解行政争议长效机制,将行政争议检察化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审判调解有效衔接,多元化解纠纷,有效促进诉源治理。
大力推进公开听证,以公开促公正,借助各方合力。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公开听证152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提升了行政检察知晓度。积极争取司法救助,并协调各方进行社会救助,充分体现检察温度。
探索将农民工讨薪与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相结合,办理了多起涉及农民工上百人,金额上千万的讨薪案,在云南省检察院与省人社厅长效机制的护航下,向多个职能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检察建议,从源头规范了保证金、实名制登记等用工机制,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探索在行政执行监督中和行政审判程序中化解行政争议,用新实践有效拓展案源,化解了一批涉民营企业保护、渔业产业生态转型的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着力服务保障民生。
论坛还通报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与检察日报社联合开展的“做实新时代行政检察”征文活动评奖情况。云南省行政检察业务条线共有三篇论文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