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能动履职促进社会治理极为重要的抓手。今年以来,楚雄州检察院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楚雄州委实施意见的过程中,先行先试探索大数据建设,建成了全省首家检察业务大数据中心。
近期,“奋进新征程 云南更平安”全媒体采访团参观了极富科技感的楚雄州检察院检察业务大数据展示中心。步入其中,记者们看到,在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电子显示屏上,生动逼真的画面和细致详实的资料通过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展现了出来,再辅以绘声绘色的解说,就可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到楚雄州各项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了。
建大数据中心是打了一场“硬仗”
“尽快通知楚雄市检察院,他们辖区内的河道出现了小范围垃圾堆放问题,请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楚雄州检察院用半年时间完成了检察业务大数据中心的硬件建设和第一批平台融通工作,这是该院通过“数智楚雄”大数据平台预警“捕捉”到的一条检察监督信息。
目前,在硬件方面,楚雄州检察院建设了终端分析、指挥调度、数据展示3个中心;在软件方面,制定了“内部数据整合”“外部数据融通”“数据智慧建模”三步走模式,打通了核心和载体2个专业壁垒,案件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截至8月份,有34项质量指标上升至全省前五,其中有20项位居全省第一。
经过半年的努力,成效十分显著,但过程并不轻松。“一开始决定做这件事时,我们就准备好了要打一场‘硬仗’。”楚雄州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肖洁介绍,互联网领域的技术问题,曾让工作专班的检察业务专家们抓破了脑袋,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难点。“法律监督专门数据池发展滞后,楚雄州检察机关在相关领域没基础、没经验、没技术,这些都是现实的困难。”于是,肖洁带头积极主动到各单位协调,说明融通的双赢目的,最大限度争取各单位的支持,将外部信息平台接入到检察大数据中心,并通过物理隔离、专人管理、签署保密协议等方式不断规范使用,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采访中,在大数据监督平台上,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大数据中心如何通过融通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相关单位的数据平台,建立大数据池,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比对、碰撞,发现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智慧管理大屏幕上,大数据中心可切换查看全州各执法监督现场画面,当画面切换到河道场景时,记者看到数公里长的河道巡查治理情况在屏幕上展示了出来,污水排放超标、水质情况变化等信息均可在大屏幕上查看到。
据悉,该中心建成后,37个不同时空、不同系统的数据被整合了起来,并通过比对使问题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涉及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领域的案件得到了精准有效的数据分析,不但为检察机关依法监督和提前预警提供了便利,还节约了大量人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数字赋能监督 以监督促进治理
记者了解到,在该平台投入运行至今,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发现各类线索已达9408件,已核查1689件,查实存在问题1022件,其中依法监督纠正513件,向平台提供单位反馈并帮助改进问题509件,促进了良性监督和协作共赢。
今年,通过楚雄州人社局的欠薪线索管理系统,楚雄州检察院发现了涉及农民工欠薪问题线索33件,比对后发现其中10件可以通过司法诉讼解决。检察机关介入后,支持农民工依法起诉,为他们追回了工资,也缓解了人社部门解决劳动纠纷的压力。
同时,围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心工作,该院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过去5年的涉企案件,提出企业涉法涉诉风险防控建议15条34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通过裁判文书和网络公开信息比对发现,部分民事诉讼被执行人利用虚假租赁信息阻碍执行工作,于是积极助力法院依法执行,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再如,全州检察机关追赃挽损率比较低,就专门用大数据梳理出在办案中可以开展而没有开展追赃挽损的案件142件,进行逐案精准督导后,目前追赃挽损率已由4月份的8.8%上升至35.1%。”楚雄州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洪顺介绍。
下一步,楚雄州检察院将坚持“找数据”和“用数据”同步推进、互相促进,在数据融通和数据建模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扩大外部数据融通范围,拓展大数据池,掘进数据运用深度,加速数据建模,通过数据的深度利用,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从个别解决到普遍整改,以数字赋能监督,以监督促进治理,促进新时代检察工作实现从“数智”到“数治”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