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种业司法保护和服务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找准企业、种业、环境三大保护要素,以数字检察履职护航现代农业、种业发展,打造“检护农业•助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检察工作品牌。
元谋县检察院坚持“智慧、融合、创新”工作思路,立足检察职能,结合元谋县涉农种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数智楚雄·元谋县检察院服务现代农业数字中心”。全面整合检察机关自身“四大检察”业务数据中涉农业、种业保护的信息数据;融通政务网络两法衔接平台、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管、许可、备案信息数据;在“数字元谋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搭建检察法律服务模块,面向全县征集涉农涉种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线索举报、反映信息数据。
实现了多平台、多部门数据的实时监测,打通了数据壁垒,进一步统合数据资源,构建数据池,通过数据采集、比对、分析、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为检察机关提升法律监督职能,开展农业、种业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抓手。
通过“数字元谋”APP及元谋官微进行线上问题收集,走访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企业问需会等线下问题收集方式,建立了4个法律需求数据库,全面掌握企业法律需求。与此同时,将收集的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并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工作职能,分析研判处理方案。
目前,分类处理工作已形成常态化,实现数据的动态维护。元谋县检察院已线上回复58条、线下走访服务企业47家,法治宣传进企业123场次,现场参与调解10次、召开企业问需会2场次,开展法律监督5次。
元谋县检察院深挖信息数据中的内在联系,让信息数据“活起来”,把监管漏洞“补起来”,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切入点,创建“元谋种业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法律监督应用模型”,以“小而精”的理念对一些重点知识产权内容开展精准保护。
该院将民事监督、行政执法、公益诉讼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制定“元谋检察种业保护十条措施”。刑事检察依法加大对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破坏种质资源等涉种子刑事犯罪和“涉粮”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等诉讼活动的监督;民事检察畅通涉种案件诉求表达渠道,确保案件质量效率;行政检察充分履行对种子经营的监管职责;公益诉讼检察对存在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风险和隐患,及时通过检察建议、诉前磋商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实现全方位种业保护。
元谋县检察院主动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配合协作,通过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和联合巡查,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组织开展农资、种子企业抽查、市场检查、制繁种基地巡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资和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
该院针对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废弃农药包装处置存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向相关部门公开送达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响应,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农药包装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回收和集中处置,并积极探索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新机制,开展农药领域行政执法,同时加强法治宣传和政策引导,促进农药生产企业、经营者、使用者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