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4日,首届滇池刑事法治论坛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云南分院举行,240余名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思想碰撞、智慧交融,呈现了一场刑事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互融共进的学术盛宴。
主旨演讲
滇池刑事法治论坛
演讲人
胡云腾
●
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部级专委
陈瑞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旨演讲环节,胡云腾以涉企犯罪的类型为切入点,阐述了涉企犯罪治理的四个原则,即落实平等保护原则、坚持预防为先原则、重申有罪必罚原则、坚持正当程序原则,并提出针对极少数有争议、有法治价值,对于企业权益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案件设立特殊程序机制的建议。
“除了刑法的有效治理以外,要不要采取多元化的治理道路?”陈瑞华以“单位犯罪的结构性原因与治理”为题,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分享了自己关于单位犯罪的研究成果。
第一单元
涉企犯罪的立法方向
报告人
许永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
何荣功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与谈人
李 勇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刘卫东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
全国律协刑委会副主任
论坛第一单元的研讨围绕“涉企犯罪的立法方向”展开,许永安就《刑法修正案(十二)》企业犯罪修改相关问题作报告,主要讲解了修改完善的主要情况、相关背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何荣功以“实体犯罪刑法立法正当性与科学性的思考”为题,分享了关于涉企犯罪立法方向的独到见解。
针对两位报告人分享的观点,与谈人李勇、刘卫东提出了对涉企犯罪立法方向的不同见解。第一单元的研讨涵盖了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律师和学者,内容丰富,涉及问题广泛,引发了更深层次地思考。
第二单元
企业外部的单位犯罪
董 坤
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吴洪淇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付玉明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
《法律科学》副主编
鲍 键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国十佳公诉人
进入论坛第二单元,现场火热的研讨氛围丝毫未减。董坤、吴洪淇分别从单位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和涉企犯罪刑事涉案财务处置和证据规则的角度,对单位犯罪的相关问题作了非常深入的讨论,为司法实践中把握对单位犯罪的认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付玉明、鲍键两位与谈人针对报告人的观点进行了专业点评,为“企业外部的单位犯罪”的研讨主题作出了总结。
圆桌沙龙(一)
涉企犯罪的控辩审对谈
主持人
门金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刑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刘砺兵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刑庭庭长
全国刑事审判先进个人
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吴菊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上海检察业务专家
梁雅丽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京都刑辩研究中心主任、高研院副院长
苏 琴
泰和泰(昆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业务委员会主任、刑事合规部主任
结束了两个单元的研讨,论坛第一天的圆桌沙龙拉开帷幕,四位嘉宾以单位行贿罪和行贿罪为例,结合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争议焦点发表见解,并讨论了关于单位犯罪立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怎么发挥司法限制功能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空气中弥漫着思维的火花,嘉宾们围绕着主题,各抒己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
陈兴良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
孙国祥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江苏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陈兴良关于涉企犯罪的概念、性质及治理的主旨演讲,开启了论坛第二日的议程。孙国祥阐述了应当正视和接受企业犯罪刑法规则的现实、单位犯罪定罪标准的自然化以及涉企犯罪治理的三点体会。两位专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先行者,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让在场人员直呼过瘾。
第三单元
企业内部的个人犯罪
俞启泳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
王 勇
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姚建龙
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
罗开卷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
杨 帆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
云南省检察业务专家
毛洪涛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全国优秀律师
第三单元的研讨以“企业内部的个人犯罪”为主题,俞启泳分享了全国检察院办理涉企案件的情况介绍,王勇则从实务的角度提出了涉企犯罪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分享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路径。
四位与谈人分别以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的身份,就第三单元的研讨内容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圆桌沙龙(二)
任素贤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原庭长
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嘉 宾
郭 烁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黄伯青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
陈禹橦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
王兆峰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第二轮的圆桌沙龙以私募基金领域中颇为棘手的涉企犯罪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展开探讨,有人慷慨激昂,声音洪亮,用有力的论据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人则沉稳冷静,条分缕析,以严密的逻辑回应质疑,激烈的讨论不仅展现了嘉宾们的热情和专业素养,也使得圆桌沙龙充满了挑战性和吸引力。
闭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车浩分享了发起此次论坛的初衷,并代表主办单位对支持、参与论坛的各方表示感谢。
滑动查看更多
主旨演讲内容丰富,单元研讨观点鲜明,圆桌沙龙气氛热烈。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刑事法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也将对我国涉企刑事法治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