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云南省检察院召开全省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典型案例现场评审会,邀请省人大代表、省检察院特邀检察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及本院相关业务部门的专家共7人组成评审团,对入围全省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典型案例候选名单的16个案例进行现场评审。
经过初评与复评的严格筛选,16个涉及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食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案例脱颖而出。来自案例承办单位的检察人员逐一亮相,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展开汇报,八分钟的展示时间里,他们围绕案件背景、履职过程、案件成效、典型意义等核心要素,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影像、严谨的逻辑勾勒出办案全貌,或是讲述在生态环境修复中如何联动多部门破解治理难题,或是展现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时抽丝剥茧的调查过程,亦或是分享文物保护中对历史遗迹的温情守护。
“检察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中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除了实地走访以外,还有没有采用更多科技手段对整治的情况进行长效监督?”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案最典型的意义。”
评审会现场,评审组围绕案例的典型性、社会效果以及办案机制的创新等方面,结合自身熟悉领域和业务专长,向汇报人员提出专业性较强、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并对各地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的担当作为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典型案例的材料撰写提出宝贵建议。
此次现场评审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开门评审”,既是为了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也是希望通过专家们更高的站位、更宽的维度,让典型案例更接地气,为检察机关今后办案提供明确指引,增强民众对公益诉讼的获得感、认同感与满意度。